新街百货摊 文|陈刚 图|曾鸣 小编说说 小编在一篇史料上见过这样的记载,说是自流井新街与十字口到石柜台方向的正街、八店街、三圣桥和兴隆街,是自流井最早形成的街市,历史可上溯到300多年前,及至民国时期,已是囊括自贡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等于一体的,享誉川南的著名街区。 要说老街,这才是自流井地区真正的老街。正因为新街和正街,承载过这座城市的太多太多,它的每一次演变才牵扯着自贡人的心,包括以下文字记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商品经济发达为特征的新街。 怀念一条街曾经的模样,也是怀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从十字口到新桥头,大约5百米,那里曾是自贡最繁华的商业街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城里的人刚刚解决了温饱,肚子里隔三差五可以有点油水,手里也有了几个闲钱,就开始讲穿戴,注意自己的形象了。 周日的早晨,这条不大的街道就人头攒动,喧嚣热闹起来。带小孩的夫妻,爱逛街的姑娘,穿喇叭裤戴墨镜的时髦青年,外地的客商,红男绿女老少爷们如下锅的饺子挤满一条街。 画家是俯视,可以看见街道上首尾相连的钢制货架,上面盖着雨篷,熙来攘往逛街的人群,周边的建筑和远景都虚化掉了。 这条街上卖的也基本是一些大路货,春夏的连衣裙、衬衫、牛仔裤、墨镜,秋冬天的羽绒服、秋裤、皮鞋,如此而已。但繁华,喧嚣,购销兩旺,叫买声、歌声、招呼声不绝于耳。2014年初夏,我去过一趟台中,见到台中的市容街景和路边蛛网般的电线,简直与1990年代的新街神似,只是人要少很多。 那时的人买东西不讲究品牌,只要好看,新潮、合身就买,二十、三十、五十,最多一百元,全身上下收拾妥贴苏气,日子又轻松又快乐。星期天出门看场电影,下趟馆子,逛逛新街,那就是至美人生。 我有一个同学,从摆地摊卖钥匙串、打火机开始,后来租摊位,再后来当翘脚老板,躺在路边的马架上喝三花抽三五。有一天,他招呼我在窎皇楼喝了二兩,说你来帮我,工资给你翻两番。我一时大惭。他当年落榜,苦得要死,那个遭孽的样子让人目不忍睹。现在呢,兜里有了几个铜板,把我这个24级干部都看扁了,真是一阔脸就变。也是吃人嘴短,哎,不说了。以后几年,都没在新街见过他,有人说他到深圳做大发了,有人说他跑外国去找洋妞了,总之消逝了。那些年,新街做生意的那些男男女女,起起落落,翻覆不定,实在是太稀松平常的事。 1980年代初,我刚参工作,住单身寝室,也常和同事去新街闲逛。有一年,发了奖金,和两个同事去新街一人买了一件咖啡色的纯毛中山装,还经常一起穿出去坐班开会,像三胞胎,常被人多看几眼。20多岁,把自己搞得像个老干部。 1990年代初,刚结婚不久,陪夫人到新街买衣服,一狠心,花了一年的奖金为她买了一身纯毛套装,穿了十余年,嫌都嫌不烂,直到去年她才送人了。 到新世纪初,那条街拆除了,招了一个外地老板搞开发,修了一个高大上的什么城,成了半边街。偶尔路过那里,冷清得如同刚放学的课堂。充满希望与热情的新街一去不复返了。 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) 郭昤 题 作者艺术简历 陈刚,男,作家协会会员,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在全国、省内外报刊发表小说、散文随笔100余万字。曾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。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《我们的时光》,散文随笔集《一缕墨痕》。散文作品获得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征文奖,入选四川当代散文大观。创作的电视文学作品《咸泉涌流的诗与歌》获得四川省政府奖优秀奖(一等奖),第22届电视“星光奖”提名奖。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《红杜鹃》。书法作品入选四川省中青年展,首届西部十二省区联展,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作品展。书法作品应邀参加深圳小飞天秋拍(成交)。被巴金文学院,吉林图书馆,宜宾科技馆,自贡档案馆,自贡图书馆,西部书画院收藏,并在多处勒石铭碑。 作者艺术简介 曾鸣,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,曾任自贡画院院长,国家二级画师,四川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,自贡市美协副主席,四川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,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首位籍会员,四川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,简崇志水彩画工作室成员,重庆明画廊签约画家,介入自贡灯会30余年,先后六次担任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艺术总监,自贡国际恐龙灯会顾问。 |
相关文章: |